从地图看黄岩变迁
唐以前没有黄岩地图,就是志书上也没见有地图形象,只是在文字上记载黄岩的粗略位置。
从出土文物看到,黄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开发。
夏商周时代,黄岩属瓯越地、隶属杨州。秦属会稽郡,治所吴县。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大部福建全省都属会稽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年),改其属地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西汉属回浦县地(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回浦县地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台州、温州、丽水3地区。东汉建武年间(25-26)回浦县改名章安县,三国黄龙年间(222-223)分章安西部置临海县。
三国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杨州,郡治在章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临海县南邯置永宁县,唐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命名,黄岩县始在文字上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
宋《嘉定赤城志》(1223年)上有黄岩县境图,是黄岩在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第一张地图,南至温州府界,松门、石塘、方岩,西至温州雁荡山、黄岩山,五尖山、永嘉、仙居县界,北义城岭、黄土岭、净土寺山、椒江为临海县界。早期的县界以山峰,水系分界与现代的测绘科学,准确无法相比。元元贞元年 (1295)黄岩人口超过5万户,升为黄岩州。明成化五年(1469)析出黄岩县东南方岩、太平、繁昌三乡置太平县(今为温岭市总面积 836千方公里)。1912年改太平县为温岭县。在明万历和清光绪黄岩县志上看到明成化五年之后的黄岩县图形象,黄岩县第1次分成2个县,南以太湖山、唐岭、泽国、新河、金清水系为界。
赤城志黄岩县境
清同治光绪年间新定黄岩县境总图(1868- 1879在光绪县志)更加详细,临海界以义城岭、黄土岭、杜岐山、三江口、栅浦三山,栅桥、界牌、南野份以东为界,可见栅浦、葭芷、海门、界牌、山东属于临海,西至仙居、永嘉县界、南至太平县界不变。
1930年《黄岩县图》是一张单独出版的大型地图,175厘米×75厘米,比清同治,光绪年间新定县境图更详细,地图走出书本的第一张地图。
1956年,海门直属区撤消,改为黄岩县海门区。1980年出版一张大型全张《黄岩县图》,临海界新变化,三江口以西原样,以东以椒江为界,栅浦、葭芷、海门、上下大陈、一江山划入黄岩县。
1980年7月从黄岩县划出海门区、三甲区山东公社成立海门特区。
1981年成立椒江市。1982年1月,从黄岩县划出洪家区界牌公社属椒江市。
1983年出版《黄岩县地名志》上黄岩县图出现小范围变化。记载全县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人口99万。
1984年12月,又划出黄岩县洪家区,三甲区,金清农场属椒江市。加上临海县章安区划入椒江市,椒江市总面积274千方公里。
1956年--1984年,原黄岩县海门区、洪家区、三甲区人口出生的户籍从浙江黄岩改为浙江椒江。
1989年11月,黄岩撤县设市,1993年第1次公开发行《黄岩市交通游览图》,介绍面积 1262平方公里,人口92万。椒江市界为栅浦三山、西山岭、井马水库、兆桥、上洋桥、灵济、下陈、石柱为界。
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台州市,市政府设在椒江区,成立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撤消台州专区、椒江市、黄岩市。
黄岩地图、黄岩政区又发生巨大变化,从黄岩市划出路桥区、新桥区、金清区成立县级行政区路桥区,路桥界从方山顶、璜山头、金字堂,鉴湖螺洋为界,黄岩区面积为988平方公里,人口57万,1995年出版的台州市第一张地图,1998年出版黄岩区地图都显示黄岩新的变迁。
漫长历史,沧桑岁月,随着每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改革转变,行政变化,与时俱进。黄岩是千年古县名不虚传,黄岩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成温岭,椒江、路桥三市区,历史上的温黄平原孕育出千千万万的杰出英才,是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树有根,水有源,母亲河永宁江源头长潭水库,巨大引水工程哺育台州200多万中华儿女。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民国时期黄岩百家姓人口分布
- 下一篇:池太宁:黄岩城墙变迁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