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植橘史论>> 历史产地>>正文内容

历史文献中的汉中柑橘

历史文献中的汉中柑橘

李天培 


 

张骞牌蜜橘   李天培摄

    近一个世纪以来,汉中柑橘生产在前人种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主要分布在城固、洋县、南郑、勉县、汉台、西乡一带,其中城固种植20万亩,成为西北地区和我国北缘地带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孰不知,汉中历史上是我国柑橘的重要分布地之一,然而这方面见诸于报刊的资料却寥若晨星。近几年来,笔者在地方志及相关文献中进行打捞之后梳理此文,以便使世人了解昔日汉中橘文化的盛况,亦为学者们研究昔日汉中的生态经济提供依据。

    地处陕西南部的汉中,自然条件优越,柑橘栽培历史悠久,诸多古籍曾有记述。《诗经·秦风·终南》(终南即秦岭)篇中就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记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条柚也,似橙而酢。”根据刑昺的疏解,“条”就是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条”词条云:“木名,一说即柚,一说即楸。”华中农学院宋本荣教授考证之后认为,“条”为耐寒力强的“香橙”的变种。由此看来,3000多年前,在秦岭南麓的陕南,当然也包括城固、洋县在内,已经种植了柑橘。公元一世纪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更为具体:“安邑千树枣......蜀汉、江陵千树橘;此萁人与千户侯等。”(蜀,即蜀郡,当今的四川;汉,即汉中郡,当今的汉中)。可见,汉时汉江沿岸的汉中、城固、洋县已经大面积栽培柑橘了。此为汉中柑橘的最早记述。到了唐代,汉中柑橘已形成规模生产,并成为向皇上进贡的贡品,诸如《新唐书·地理志》云:“兴元府汉中郡之贡......柑、枇杷、茶”等特产。唐僖宗(874—904年)时诗人郑谷《送曹邯知洋州》诗中阐明了汉中汉江沿岸的洋州(今洋县)、城固一带柑橘盛况:“开怀江稻熟,寄信路橙香。”诗中“路橙香”是记述汉中盆地沿汉江一带九月稻熟橘香的景色。《重修汉中府志》云:“宋洋州城北建有‘郡圃’,圃内栽有橙。”北宋散文学家苏辙(1039—1112)在《洋州圆亭三十咏金橙迳》中写道:“金橙纵复里人知,不得鲈鱼价自低,须知松江烟雨里,小船绕薤持香薤。”同时代的蔡交《洋州》诗云:“采茶惊雉鹧,护橘趁狨狙。”并自註:“橙橘熟时多为狨猿所耗,居人日夜驱之。”诗中的“狨”系金丝猴;“猿”为灵长类哺乳动物。可见,宋时城固、洋县一带柑橘已经形成了专业栽培。新编《汉中地区志》(三秦出版社,2004年2月)云“明朝末年湖北移民将朱红橘引入城固升仙村栽植,嗣后逐年推广,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本区主要品种”。随着良种的引入,汉中柑橘栽植范围扩大到汉江南北诸县,如嘉靖《汉中府志》记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何大复说:‘余观汉中,形势险固......其北至褒(城),西至沔(县),东至城固,方圆三百余里,崖谷开朗,有肥田、活水、鱼榈、橘柚,其哉其地乎’。”时至清代前、中期,汉中柑橘栽植已很普遍。重刻《汉中府志》记载:康熙年间汉中知府腾天绶提倡“广栽桑、橘及其它果树。明代建文年间(1399—1402)至清朝末年(1921),汉中柑橘渐次向城固集中,主要集中在湑水河畔的升仙村一带。”康熙《城固县志》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本县柑橘较其它邑颇胜”。新编《城固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云:“到光绪三十年(1905),本县丹橘黄柑产于县北升仙村谷地附近,每年获数万枚(产量),橘皮年产1万斤。”

陕西汉中柑橘园——升仙村远眺  徐建国摄

    古人对汉中柑橘的品种、形态特征、地域分布、用途记述甚为详细。苏辙在《洋州园亭三十咏金橙迳》中写道:柑橘“叶如石楠坚,实比霜大。”同时代的苏颂在《图经本草》中也言:“枳实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陕南)川谷,今京西江湖州群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桭,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十月采,......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实大者为枳壳。......近道 所出者,俗呼臭橘,不堪食用。”这是有关陕南汉中、安康、商洛的橙和枳壳的分布、特征及用途的最早记述。

    上个世纪70年代,在本市的宁强县先后发现了野生柑橘品种宜昌橙与半野生柑橘香橙,再次表明汉中一带的柑橘类植物,不论是野生还是人工栽培历史之悠久。

    上述典籍是汉中历代柑橘种植的记录。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中种植柑橘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种植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到“方圆三百余里”;地方官员十分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他们一面在洋县建立繁育良种的“郡圃”,一面提倡“广栽桑、橘及其它果树”,庶民把种粮种果作为维持生计的长久之计,大面积种植,因而深秋之时的汉江沿岸,便呈现出“江稻熟”、“路橙香”的迷人景色;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场所,它们尽情地在这个自由王国里迁徙、觅食、甚至采食橙橘,而农人却以”日夜驱之“的和谐方式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与珍惜野兽性命;汉中自然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结果,有效地滋润着其自身的生存,也滋润着汉中人的心灵;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柑橘长期安家于汉中,先贤们奉献环保的一片赤诚和用心血耕耘的这片柑橘圣地,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财富。

 2010-06-10 08:22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