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橘界人物>>正文内容

我心目中的吴耕民先生

我心目中的吴耕民先生

 

徐建国

 

吴耕民先生是我国近代园艺学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声誉卓著。他也是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创始人,在黄岩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近受黄岩区政协编集文史资料嘱稿,我作为晚辈后学,兹就吴老先生在橘乡黄岩的足迹、对柑橘研究所的功绩、以及我心目中的吴老印象作一回顾,以表深切的缅怀与崇敬之情。

吴耕民先生(18961991),原名润苍,后改润苍为字,浙江省余姚县孝义乡吴家路东溜场(今慈溪市周巷镇)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园艺教育,参与创建了我国首批高等院校园艺系,培养了我国几代园艺人才。他运用近现代园艺科学知识,调查整理我国果、蔬生产经验,传播国内外园艺良种和栽培技术。他对中国温带及亚热带果树的栽培造诣深厚,果树修剪的理论与技术尤为突出。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果树园艺通论》、《中国蔬菜栽培学》、《果树修剪学》、《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中国温带树栽培学》、《日英汉农林园艺词汇》及《中国温带落叶果树栽培学》等,是谓园艺学通才。

黄岩,我国最著名的蜜橘之乡,名闻遐迩,享誉宇内。吴耕民先生于1937年在黄岩创建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也凭借着他在园艺界的威望与人脉,促进了黄岩与国内柑橘界、果树界、园艺界的交流与合作。建国以来,吴老还曾多次来黄岩指导,并在工作方面对黄岩的柑橘给予了颇多关注。1980年在浙江省科协主办的《科学24小时》创刊号上,吴老发表了“黄岩蜜橘今胜昔”一文,向读者热情推介著名的黄岩蜜橘。

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全省果树资源普查中,在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发现了一株叫做“大贫”的杨梅树,当地农技人员洪湘汉、浙江农业大学教师李三玉、柑橘研究所科技人员郭枢等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选育,其大果、晚熟、优质、丰产的特性得到肯定。吴老为其取名“东魁”,“东”取自原产地黄岩东岙,“魁”则指其为世上果实最大的杨梅之意,融地名与品种特性为其中,可谓点睛之作。1983年浙江农业大学科研生产处和黄岩县科委曾联合召开了“东魁杨梅”良种发掘和繁育成果鉴定会,1992年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了品种认定。现东魁杨梅栽培遍及全省及福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杨梅品种。

吴耕民先生与柑橘研究所的渊源始于19374月,时任省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的吴老,由浙江省建设厅委任为浙江省园艺改良场首任场长。虽在任不弥经年,吴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柑橘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工作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一是建场后随即规划土地,分区栽植柑橘,建立品种园。除栽植黄岩地产的早橘、本地早、槾橘、朱红、乳橘外,通过他留日的学生章恢志引进了宫川、龟井、松木、大长、尾张等5个温州蜜柑品系,分别在柑橘研究所、鄞县横溪园艺场和象山石浦柑橘场试种,又从台湾田中柑橘试验场引进华盛顿脐橙、汤姆逊脐橙和温州蜜柑苗木各16株,从广东、福建等地引进椪柑、蕉柑、新会橙各4株,沙田柚2株,建立了柑橘研究所第一个品种园。二是完成橘果试行分级包装工作,写成报告连同照片印刷发表,开我国柑橘采后处理技术之滥觞。三是谢成珂技师撰写的《黄岩柑橘调查报告》由省园艺改良场印行,吴老作发刊词,内容涉及黄岩蜜橘栽培历史及现状、气候、地势土质、品种、砧木、栽培法、病虫害、包装运销、贮藏加工、改进意见,内容全面,分析入理。四是兴建办公与科研用房,旧址的五间平房保存到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才拆除改造,首批种下的橘树更是保留到了2013年新近拆迁的最后时刻。草创时期的浙江省园艺改良场,奠基有力,开局良好。尤其是对建场初期引入的早熟温州蜜柑,“经试验后成绩良好,现已由浙江柑橘研究所推广至长江沿岸各柑橘产区,使我国柑橘生产面貌为之一变”(吴耕民:“我的一生略述”,1986年)。

遗憾的是,由于是年“八一三”抗战开始,科研工作大受干扰,经费又无着落,吴耕民先生被迫于年底离职。在后来的许多回忆文章中对吴老先生的开创性工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虽然如此,吴老还是常常关心着柑橘研究所的事业发展。先后有30多位受教于吴老先生的学生进入柑橘研究所工作。其中有成绩斐然者,如郭枢、谭其猛、屠锷、闵启昌、程绍南等。我们以有吴老这么一位园艺界巨擘为柑橘研究所的创始人而引以为豪。

1986年,吴老亲临黄岩参加柑橘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时任所长任伊森教授回忆道:“欲请吴老参加庆典,大家怕吴老已是耄耋之年,长途跋涉,不会来黄岩。出人意料的是,一经邀请,吴老即欣然应允。”在会上,吴老即兴赋诗一首:“一九三七初生婴,刹那八六半百翁。孜孜钻研成效著,累累硕果贡献殊。三江两岸橘遍地,九峰四周柑连天。科学栽培艺术新,高额稳产丰收庆。五洲畅销摇钱树,四化创汇聚宝盆。春秋五十未蹉跎,柑橘建所立宏图。”诗中充满了对创建该所的自豪,对成绩的肯定和对未来的热情期许。

1991年,吴老走完了95岁的人生历程。在1996年柑橘研究所建所60周年时,特地在所科研大楼前的花坛上,树立了一尊吴老先生的胸像,让柑橘研究所的学人以及来宾,都能时时缅怀吴老先生的丰功伟绩。今天,这尊胸像也随柑橘研究所办公场所的搬迁,安置在了柑橘种质资源圃树木葱茏的广场中,必将继续激励后人。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建所50周年时,拟立的四尊柑橘界前辈塑像中,吴老也是不二的人选。

1992年我在日本静冈县柑橘试验场研修时,吴老于1917年至1920年读研究生时呆过的兴津园艺试验场就在同一城市——清水市,吴老自然是谈到中国果树时的主要话题之一。1977年“文革”后第一个日本果树考察团还专门安排时间赴杭州拜会了吴老,可见其影响弥深。

我于1978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就读园艺系时,吴老先生已逾八秩,仍能不时地在华家池畔看到他的身影,还有难得的几次聆听和会面,感受到了耄耋之年吴老学养丰富、健康乐观的形象。

大一时,学校曾请吴老先生在学生第一食堂(兼大会堂)给我们讲过有关人生与学问的报告,至今记忆尤深的是,他说《红楼梦》等小说讲的是别人的生活,一概不看。可见吴老十分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问,心无旁骛。

也听我的老师们讲到吴老先生知识渊博,讲课形象风趣,很受学生欢迎。这里仅举一例,他在教授果树叶芽与花芽的区别时,会鼓起腮帮子,予以形象的讲解。吴老生性豁达开朗,作为学术权威,难免受到一些政治运动的冲击,低温严寒来临,惟有积累养分,才能安然度过,因而乃至逾90高龄,仍独立完成了上中下三册的上百万字的《中国温带落叶果树栽培学》,汇集了他一生对中国果树研究的精华。

在浙农大西大楼,吴老有办公室,与李三玉先生同室。我曾籍此自习,吴老来办公室取报纸信件时有几次见到。那时文革刚结束,论文中还时有引用语录的现象,吴老会将此圈出改去,认为应该直奔主题,这也终成那个特殊年代的短暂做法。谈及我们的英语教学,将虚拟语气放在入门时学,直言不合语言教育规律。

在校期间,抑或工作以后,曾去吴老家中一次,为何事而去,已不记得了。依稀有点印象的是,虽摆设简单,然书籍充栋,书桌依窗而设,晨起黄昏,华家池吹来的清爽气息,不知为疾笔劳作的吴老打开了多少思路。

1984年创刊的《浙江柑橘》杂志,吴老不仅特作创刊词致贺,此后还多次赐稿,检刊目尚有“楚门文旦栽培技术要略”、“葡萄柚原产地的探讨”和“略谈温州蜜柑果实品质优劣的理论基础和提高品质的栽培技术措施”等。

近年在研究植橘史时,吴老发表于1965年刊载于浙江农史研究集刊第一册的《浙江柑橘栽培史考》,也给了我诸多的教益。

吴老思想深邃,忠于学术,辛勤耕耘,成为了园艺学人的学习楷模。吴老与黄岩、与柑橘研究所的渊源,留下的影响至今不变。有幸与吴老的几面之缘,感受他的风范,聆听他的教诲,获益匪浅。今后,我们将以吴老为榜样,继续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奋然前行。

201310月于黄岩

作者简介

徐建国,省柑桔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